找到相关内容651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何从“看”中回归生命的源头

    》上憍陈那尊者说的“客尘”二字来说明这个问题,他指出:“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17]]学人理解了“主”和“客”,自然会记得自己...

    魏建中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294133.html
  • 《大乘百法明门论》口述记

    常住世间。各派争论起来时,有的说有,有的说无,龙树菩萨起大悲心,示现于世,告诉说:这宇宙人生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空”。这个“空”与“四大皆空”的“空”是一个意思,就是“无自性”、“缘起”。龙树、...烦恼,我们都算。“数取趣”呢?数是数目,一次次,取是“拿来”,趣是“六趣”、“六道”,一次次地拿六道来玩儿,也就是在六道中轮回往返。补特伽罗无我就是有情不具备常住不变、独立自存的性质。法无我就是前边儿说...

    刚晓法师

    |法相|唯识|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9082994600.html
  •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

     1、从真心的体性来说,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一切众生的真心都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只是因为妄心升起,而有生灭轮回,从这个角度说,无论众生有没有契悟真心,一切众生都常住涅盘。《宗镜录》卷...善之基,这与前文所术的理无持犯、戒有持守是相同的概念。   3、乘戒兼急、乘急戒圆是延寿戒学的核心思想   《万善同归集》卷中云:“《大涅盘经》佛临涅盘时,扶律谈常,则乘戒俱急,故号此经,为赎常住...

    孙劲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995094.html
  • 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

    以外,常住佑宁寺,在朝廷和蒙藏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在土观之前,他的上师章嘉· 若贝多杰就撰有一部著名的《宗教流派论》(章嘉· 若贝多杰:《宗教流派论》(grub mthav thub bstan ...

    才让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11.html
  • 心智的培养

    转成了“识”。假如说有一个PERMANENT,在那裹不动,那是不符合缘起的道理,就像上帝那样,有一个常住不变的主宰,其它东西都从这不变的主宰那裹发生出来,这不是的。它是一种互相转化的因果关系,不是单一...

    道隆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303095482.html
  • 南岳佛教1995至2008年年鉴

    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8月23日,佛协领导接待香港邵逸夫,还为其举行了佛事活动。至1995年止。佛教已有13处寺院,常住僧众178人,其中比丘102人,比丘尼76人。...。民国时期,该寺常住僧众一百余人。寺僧不事生产,亦不接受香客香火钱,专靠收取田租为生。据民国36年(1947)南岳管理局档案记载,祝圣寺当时拥有田产360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该寺田产被政府...

    周可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4195609.html
  • 法界缘起论

    所以成为佛陀,就在于他证悟了缘起法的根本道理。《杂阿含经》卷十二中说:“佛告比丘,缘起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华严教义,“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⑦,在宗密看来,这才是佛说的了义实教。   虽然前说诸教不达真性方为身本,故皆不究竟,然都可以真性...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5195628.html
  • 《浮山志》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

    轮序入院,亦此义也。盖以传心传法为子孙,非以传世传家为子孙。所谓十方者,以常住资粮接待十方善友,钟板炉鞲煅炼十方禅人,非自居自食之房头子孙比。是为十方丛林。岂其以鹫岭鸡园作行脚传舍,漫漶而所统摄之为十方...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595784.html
  • 《浮山志》第三章:人文景观

    常住洞中天。   而今面目重开现, 云月溪山展笑颜。   万历戊戌年仲夏月重建远祖塔   □滇中朗目本智书   (注:此刻在栖真岩东侧石壁上,长1.2米,宽2米,字体为行书,题书于公元1598年。)...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1095802.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解答。他们或者将“心”“假说”为业报与解脱的主体,或者提出“补特伽罗”、“果报识”等假设之“我”来充当轮回与解脱的主体。大乘佛教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生不灭”、“常住不变”、“自性清净”的佛性、如来...随之消失。同时,佛教在随顺时代的发展中又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文化因素以自我更新,如太虚法师所曾言,应该“根据佛法的常住真理,去适应时代性的思想文化,洗除不合时代性的色彩,随时代以发扬佛法之教化功用。……...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